易哈佛考试

医生:174,077人 工程师:186,957人 会计:207,332人
资讯/ 医学类考试/2015年主治医生考试皮肤性病学重点归纳

2015年主治医生考试皮肤性病学重点归纳

医学类考试 2014-12-24 易哈佛-缨络整理

1、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

2、表皮通过时间(更替时间):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序上移,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or填]

3、表皮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表皮黑素单元。

4、皮脂溢出部位: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册以外的全身皮肤,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肤溢出部位。

5、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称为症状(自觉症状)。

6、体征 客观存在,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称为体征(他觉症状),又称皮肤损害。

7、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表面可扁平,圆形,粗糙不平乳头状,颜色可呈紫红色,淡黄色或黑褐色。

8、风团:为真皮浅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型皮损。可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发生快,此起彼伏,一般经数小时消退,消退后多不留痕迹,常伴有剧痒。

9、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常伴剧痒。见于慢性单纯性苔藓、慢性湿疹等。

10、溶液:是药物的水溶液。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湿敷。湿敷有减轻充血水肿和清除分泌物及痂皮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

11、洗剂:也称振荡剂,是粉剂(30%~50%)与水的混合物,两者互不相溶。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作用。

12、带状疱疹: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在激活所致,表现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泡为特征,常伴显著神经痛。

13、Ramasay-Hunt 综合征: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asay-Hunt 综合征。

14、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临床上常见有寻常疣、扁平疣(二期梅毒损害)、跖疣和尖锐湿疣等,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也被认为与HPV密切相关。

15、脓疱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化脓性炎症。

16、癣: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简称藓。

17、疥疮 由疥螨寄生于皮肤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疥螨分为人疥螨和动物疥螨,人疥疮主要由人疥螨引起.

18、皮肤划痕症:亦称人工荨麻疹。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数分钟后沿划痕出线条状隆起,伴或不伴瘙痒,约半小时后可自行消退.皮肤化痕症可持续数周、数月至数年,平均持续2~3年可自愈。

19、药疹:亦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栓剂、灌注、外用药吸收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多个系统,甚至危及生命。

20、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HS):亦称伴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系统症状的药疹。常于首次用药后2~6周内发生,再次用药可在1天内发病,多见于环氧化物水解酶缺陷的个体。初发表现为发热,停用致敏药物后仍可持续几周。面部水肿具有特征性。  [or选]

21、重型药疹:临床上将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的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懈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及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称为重型药疹。

22、慢性单纯性苔藓:即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23、性传播疾病(STD):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不仅引起泌尿生殖器官病变,而且还可通过淋巴系统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所属的淋巴结,甚至通过血性播散侵犯全身个重要组织和器官。

24、哈钦森三联征:哈钦森齿、神经性耳聋和基质性角膜炎合称哈钦森三联征。

25、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本病危害性极大,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死产、流产、早产和血液传播。

26、潜伏梅毒:梅毒血清学阳性外物任何阳性体征,并且脑脊液检查正常者称为潜伏梅毒,其发生于集体免疫力较强或治疗暂时抑制TP有关。

27、吉-海反应:梅毒患者接受高效抗TP药物治疗后TP被迅速杀死并释放出大量异种蛋白,引起机体发生的急性变态反应。

28、淋病: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也可导致眼、咽、直肠感染和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29、尖锐湿疣(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致,常发生在肛门及外生殖器等部位,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染。

30、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STD,临床上以淋巴结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重减轻、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起病。

31、窗口期:周围淋巴细胞中可培养出HIV病毒,血清中可测出P24抗原,感染后P24抗体可持续阴性达2~3个月,这一时期称窗口期,有传染性但检测不到。

 

皮肤的结构

1、皮肤被覆于体表,与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在口、鼻、尿道口、阴道口和肛门等处与体内各种管腔表面的粘膜互相移行,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极其重要。

2、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皮肤中除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外,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

3、眼睑、乳部和外阴等处皮肤最薄,枕后、项脊、臀及掌跖处皮肤最厚。

4、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1.5㎡,新生儿约0.21㎡。不包括皮下组织,皮肤的厚度为0.5~4mm,存在较大的个体、年龄、部位差异,如眼睑、外阴、乳房的皮肤最薄,约0.5mm,掌跖部位皮肤最厚,可达3~4mm。表皮厚度平均为0.1mm,但掌跖部位的表皮可达0.8~1.4mm。.真皮厚度在不同部位差异也很大,较薄的(如眼睑)约0.6mm,较厚的(如背部和掌跖)可达3mm以上。

表皮                                                        属于 树枝状细胞

 1、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麦克尔细胞等构成。

(1)角质形成细胞:

  ①由外胚层分化而来,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数量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

  ②根据分化阶段的特点将角质形成细胞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 [注意是由内往外or由外往内]

    基底层(最内)、棘层、颗粒层、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和角质层(最外)。

(2)黑素细胞:

  ①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其数量与部位、年龄有关,而与肤色、人种、性别等无关。

  ②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表皮黑素单元

(3)朗格汉斯细胞: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

(4)麦克尔细胞

2、角质形成细胞间极其与真皮间的连接(有哪些):

 ①桥粒 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

 ②半桥粒:是基底层细胞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连接结构。

 ③基底膜带: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

2.2真皮

1、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由浅至深可分为乳头层、网状层,但两层间并无明确界限。

2、真皮在组织学上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细胞成分组成,其中以纤维成分为主,纤维之间有少量基质和细胞成分。

2.3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其下与肌膜等组织相连,由疏松结缔组织、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

2.4皮肤附属器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而来。

(1)毛发

  ①掌跖、脚趾屈面及其末节深面、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小阴唇、大阴唇内侧、阴蒂等部位皮肤无毛,称为无毛皮肤;其他部位皮肤均有长短不一的毛,称为有毛皮肤。   [选]

  ②毛发的生长周期: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约3周)、休止期。

  ③全部毛发中约80%处于生长期,正常人每天可脱落70~100根头发,同时也有等量的头发再生。毛发生长周期为3~4年。 

(2)皮脂腺:皮脂腺生长周期主要受雄激素水平控制。

(3)汗腺:根据结构与功能不同可分为小汗腺、顶泌汗腺。                  (4)甲

皮肤的功能 

  皮肤覆盖于人体表面,对维持体内环境稳定十分重要。

  具有屏障、吸收、感觉、分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免疫等多种功能。

皮肤的屏障功能  [小标题]   

 1)物理性损伤的防护:通过角质层(致密而柔韧)实现,是主要防护结构

 2)化学性刺激的防护:角质层是皮肤防护化学性刺激的最主要结构

 3)微生物的防御作用:角质层细胞排列致密

 4)防止营养物质的丢失:正常皮肤的角质层具半透膜性质,可防止体内营养物质的丢失

皮肤的吸收功能

 1、皮肤具有吸收功能,经皮吸收是皮肤外用药物治疗的理论基础。.

    角质层是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其次是毛囊、皮脂腺、汗腺。

 2、皮肤吸收功能的影响因素:

 (1)皮肤的结构和部位:一般而言,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跖

 (2)角质层的水合程度:角质层的水合程度越高,皮肤吸收能力越强。

 (3)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

 (4)外界环境因素  

 (5)病理情况

皮肤的感觉功能

 1、[填] 皮肤感觉分为两类:1)单一感觉:触觉、痛觉、压觉、冷觉和温觉。

                           2)复合感觉,湿、糙、硬、软、光滑。

 2、痒觉又称瘙痒,是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不愉快感觉,属于皮肤黏膜的一种特有感觉。

皮肤的免疫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免疫器官。

 2、朗格汉斯细胞是表皮中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参与免疫调节、免疫监视、免疫耐受、皮肤移植物排斥反应、接触性超敏反应等。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4.1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是诊断皮肤性病的主要依据。

(1)症状:局部症状主要有瘙痒、疼痛、烧灼、麻木感等,全身症状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缺乏和关节疼痛等。

(2)[填] 体征:皮肤损害,简称皮损分,为原发性(8个)和继发性(10个)两类。

   ①原发性皮损: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囊肿

   ②继发性皮损: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1、乳剂有两种类型:油包水(W/O)和水包油(O/W)(也称为霜剂)

 2、[大题]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

  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超敏反应性疾病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

  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  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

   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液较多时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液不多时则用糊剂;

   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

   ③慢性皮炎可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

   ④单纯瘙痒无皮损可用乳剂、酊剂等。

  3)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应当针对患者个人情况向患者解释使用方法、使用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等。

3、系统药物治疗:

(一)抗组胺药:根据竞争受体不同,抗组胺药分为H1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

1)H1受体拮抗剂:由于有与组胺相同的乙基胺结构,因此能与组胺争夺相应靶细胞上的H1受体,产生抗组胺作用;

根据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引起嗜睡作用的不同,可将H1受体拮抗剂分为第一代、第二代。

①常用的第一代拮抗剂有:氯苯那敏、酮替芬、异丙嗪。

              不良反应:易透过血脑屏障,导致嗜睡、乏力、困倦、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

                        部分药物的抗胆碱作用可导致粘膜干燥、排尿困难、瞳孔散大。

    ②常用的第二代拮抗剂有:氯雷他定,本组药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2)H2受体拮抗剂:主要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二)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细胞毒、抗休克、抗增生等多种作用。

1)适应症:

   应用广泛,常用于变应性皮肤病(如药疹、多形红斑、严重急性荨麻疹、过敏性休克、接触性皮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系统性硬皮病的急性期、大疱性皮肤病、白塞病等),某些严重感染性皮肤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麻风反应等)在有效抗生素应用的前提下,也可短期使用。

2)不良反应:

①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相对轻者有满月脸、向心性肥胖、萎缩纹、皮下出血、痔疮及多毛;

②严重者有诱发或加重糖尿病、高血压、白内障、病原微生物感染(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消化道粘膜损害(如糜烂、溃疡或穿孔、消化道出血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水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缺血性骨坏死、神经精神系统症状等;

③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过程中,如不适当地停药或减量过快,可导致原发病反复或病情加重,称反跳现象。

 

病毒性皮肤病 [ 9.2带状疱疹 ]

 1、带状疱疹三联征(Ramasay-Hunt 综合征):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

 2、带状疱疹典型症状:红斑基础上群集水疱带状排列、单侧分布、神经痛。[典型表现P65]

 

细菌性皮肤病 [ 10.1脓疱疮 ]

1、病原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

2、临床分型:

1)接触传染性脓疱疮(寻常型脓疱疮):以面部等暴露部位为多,引起败血症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2)深脓疱疮

3)大疱型脓疱疮

4)新生儿脓疱疮

5)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真菌性皮肤病

1、真菌:广泛存在与自然界的一类真核细胞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胞器,不含叶绿素,以寄生腐生方式吸取营养,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   

    基本形态:单细胞个体(孢子)和多细胞丝状体(菌丝)。

最好的消毒方法:煮沸消毒。

    真菌不耐热,100°C时大部分真菌在短时间内死亡。

2、根据菌落形态不同,真菌可分为酵母菌和霉菌。

3、临床上把致病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

  1)浅部真菌:主要指皮肤癣菌: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发病部位命名)

  2)深部真菌:着色芽生菌病、念珠菌病、孢子丝菌病(致病菌名称命名),多为条件致病菌。

4、实验室检查:真菌直接镜检(10%KOH溶液溶解)和培养。

 

头藓

  头癣分为黄癣、白癣(愈后不留瘢痕)、黑点癣、脓癣四种类型。

 [实验室检查]  滤过紫外灯(Wood灯)检查:黄癣病发呈暗绿色荧光;白癣病发显示亮绿色荧光;黑点癣病发无荧光。

 [治疗]  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服药、搽药、洗头、剪发、消毒五条措施联合治疗。

  1)系统药物治疗

  2)外用药物治疗:剪发、洗头、搽药、消毒。

手足藓  分为三种类型:水疱鳞癣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

甲真菌病 分型:

  1)白色表浅型:表现为甲板浅层有点状或不规则片状白色浑浊

  2)远端侧位甲下型:真菌从一侧甲廓侵犯甲的远端前缘及侧缘并使之增厚、灰黄浑浊,甲板表面凹凸不平或破损 

  3)近端甲下型:真菌通过甲小皮进入甲板及甲床

  4)全甲毁损型:各型甲真菌病发展的最终结果

孢子丝菌病

 1、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及其卢里变种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黏膜和局部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欧克播散至全身引起多系统损害。

 2、临床表现分型:局限性皮肤型、皮肤淋巴管型、皮肤播散型、皮肤外型

 3、治疗的首选药:碘化钾

 

动物性皮肤病

疥疮

1、疥疮:是由疥螨(病原体)寄生于皮肤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疥螨分为人疥螨和动物疥螨,人疥疮主要由人疥螨引起。

2、[大题] 临床表现: [P95]

 ①疥螨易侵入皮肤薄嫩处,如指缝、前臂、肘窝、腋窝、乳晕、脐周、下腹、外生殖器及臀部等部位,成人很少累及头皮和面部;

 ②皮损多对称,表现为丘疹、丘疱疹及隧道.(丘疱疹多见于指缝、腕部等处;隧道为灰白色;在阴囊阴茎等处有疥疮结节(暗红色));

 ③自觉症状:昼轻夜重

3、治疗

1)外用药物治疗:

应从颈部(婴儿包括头面)到阻涂擦遍全身,不要遗漏皮肤皱襞处、肛门周围和指甲的边缘及甲襞。

用药期间不洗澡,不更衣,以保持药效。一次治疗未愈者,需间隔1~2周后重复使用。

2)10%硫磺软膏(婴幼儿用5%):

先用热水和肥皂洗澡后用药,自颈部以下涂布全身,每天1~2次,连续3~4天为一疗程。

 

第十四章 皮炎和湿疹

14.1接触性皮炎

 1、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及病因

   动物性、植物性、化学性    原发刺激物 → 原发性刺激反应(任何人均可发生型)

                             接触致敏物质 → 接触性致敏反应(少数人发作,IV型)

 2、发病机制的共同特点 


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①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

②无一定潜伏期;

③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清楚;

④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①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病;

②皮损往往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

③易反复发作;

④皮肤斑贴试验阳性。


 3、临床表现

  ①起病较急。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少数可蔓延或累及周边部位;

  ②典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斑,皮损形态与接触物有关,其上有丘疹和丘疱疹;

  ③常自觉瘙痒或灼痛(自觉症状),搔抓后可将致病物质带到远隔部位并产生类似皮损;

  ④少数病情严重的患者可有全身症状;

  ⑤去除接触物后经积极处理,一般1~2周内可痊愈,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交叉过敏、多价过敏及治疗不当易导致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或转化为亚急性和慢性。

 4、原发性刺激与接触性致敏的鉴别


原发性刺激

接触性致敏

危险人群

任何人

遗传易感性

应答机制

非免疫性;表皮理化性质改变

迟发型超敏反应

接触物特性

无机或有机类刺激物

低分子量半抗原(如金属、甲醛、环氧树脂)

接触物浓度

通常较高

可以较低

起病方式

随着表皮屏障的丧失而逐渐加重

接触后12~48小时,一旦致敏通常迅速发作

分布

身体任何部位

准确地与接触物(如表带、弹力腰带等)对应

诊断方法

试验性脱离致敏原

试验性脱离致敏原和(或)斑贴试验

治疗

保护,减少接触机会

完全避免

 

湿疹

1、湿疹分期按病程和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

2、临床表现

(1)急性湿疹  ①皮损:厚发多形性皮损

               ②皮损范围:较广泛、培养不清

               ③好发部位:暴露部位、对称分布

               ④自觉症状:剧烈的瘙痒

               ⑤病程:2~3周或转为亚急性/慢性

(2)亚急性湿疹:因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不适当处理后病程较久发展而来。

①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

②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

③自觉症状:剧烈瘙痒

④如经久不愈可发展为慢性湿疹

 (3)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由于刺激轻微、持续而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

①皮损:肥厚、浸润、鳞屑、苔藓样变

②好发部位: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病

③自觉症状:明显瘙痒,常呈阵发性

④病程:延续数月或更久

 3、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瘙痒剧烈皮损呈多形性、对称性皮损,急性期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等特征诊断(特点)。

 4、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的鉴别


急性湿疹

急性接触性皮炎

病因

复杂,多属内因,不易查清

多属外因,有接触史

好发部位

任何部位

主要在接触部位

皮损特点

多形性,对称,无大疱及坏死,炎症较轻

单一形态,可有大疱及坏死,炎症较重

皮损境界

不清楚

清楚

自觉表现

瘙痒,一般不痛

瘙痒、灼热或疼痛

病程

较长,易复发

较短,去除病因后迅速自愈,不接触不复发

斑贴试验

多阴性

多阳性

 

5、慢性湿疹与慢性单纯性苔藓的鉴别


慢性湿疹

慢性单纯性苔藓

病史

由急性湿疹发展而来,有反复发作的亚急性史,急性期先有皮损后有痒感

多先有痒感,搔抓后出现皮损

病因

各种内外因素

神经精神因素为主

好发部位

任何部位

颈项、肘膝关节伸侧、腰骶部

皮损特点

圆锥状,米粒大小灰褐色丘疹,融合成片,浸润肥厚,有色素沉着

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成片,呈苔藓样变,边缘见扁平发亮丘疹

演变

可急性发作,有渗出倾向

慢性、干燥

荨麻疹类皮肤病

荨麻疹

1、病因:食物、感染、药物、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物理因素、精神及内分泌因素、系统性疾病、其他因素。

2、发病机制: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

1)免疫性机制:多数为I型超敏反应,少数为II型或III型或IV型。II型超敏反应多见于数学引起的荨麻疹。III型超敏反应多见于血清病及荨麻疹性血管炎。

2)非免疫性机制:主要指物理因素(冷、热、水、日光、震动、运动等)、某些分子的毒性作用、补体、神经递质等,通过肥大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和配体间直接作用导致细胞活化。

3、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和慢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其他特殊类型荨麻疹

1)[大题] 急性荨麻疹:

①皮肤突起风团,呈圆形,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因血管渗出,情况不同呈红色或苍白色,持续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小时消退,但新风团不断发生。

②累及消化道黏膜,累及喉头、支气管,喉头异物感,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③如有严重感染,可引起高热、寒战、心率加快等全身中毒症状。

2)慢性荨麻疹: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

3)物理性荨麻疹

 

瘙痒性皮肤病

 慢性单纯性苔藓的病因:搔抓及慢性摩擦可能是主要的诱因或加重因素,病程中形成    的“瘙痒—搔抓—瘙痒”恶性循环可造成本病发展并导致皮肤苔藓样变。

药疹

1、 临床上易引起药疹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四类:①抗生素 ②解热镇痛药

        ③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 ④中草药

2、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 

①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多数人不发生反应;

②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一般需4~20天出现临床表现,已致敏者再次用药,可在数分钟至24小时内发病;

③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剂量无相关性,高敏状态下,即使极小剂量药物亦可导致极严重的药疹;

④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形态各种各样,同种药物致敏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可发生不同类型药疹;

⑤在高敏状态下可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现象;

⑥病程有一定的自限性,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常好转,抗过敏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3、固定型药疹的临床特点

①因每次发病常在同一部位,故命名为固定性药疹,常由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巴比妥类和四环素类等引起;

②皮损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尤以口腔和生殖器皮肤-黏膜交界处好发,亦可累及躯干四肢;

③典型皮损为局限性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的水肿性暗紫红色或鲜红色斑疹、斑片,重者红斑上可出现水疱或大疱;

④自觉症状:轻度瘙痒,破溃处可有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

⑤病程:皮损消退时间一般为1~10天,留灰黑色沉斑。

4、重症药疗包括:重症多形红斑性药疗、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性药疗

 

第二十三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

23.1寻常痤疮

 1、病因:主要与雄激素及皮脂增加、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及继发炎症反应等四大原因相关。

 2、痤疮的严重程度分类

严重程度

临床表现特点

Ⅰ度(轻度)

散发至多发的黑头粉刺,可伴散在分布的炎性丘疹

Ⅱ度(中等度)

Ⅰ度+炎症性皮损数目增加,出现浅在性脓疱,但局限于颜面

Ⅲ度(重度)

Ⅱ度+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颜面、颈部和胸背部

Ⅳ度(重度~集簇性)

Ⅲ度+结节、囊肿,伴瘢痕形成,发生于上半身

 3、治疗原则:主要为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消炎及调节激素水平。

性传播疾病

 1、性传播疾病(STD)包括淋病、梅毒、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艾滋病等八种疾病。

 2、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①性接触传播 ②间接接触传播 ③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 

                          ④母婴垂直传播 ⑤医源性传播 ⑥器官移植、人工授精等

梅毒

1、病原体:梅毒螺旋体(TP)又称苍白螺旋体,可以旋转、蛇行、伸缩三种方式运动。

2、唯一传染源:梅毒患者,患者的皮损、血液、精液、乳液和唾液中均有TP存在。

3、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垂直传播、其他途径。

4、实验室检查:TP检查通常采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5、梅毒常用驱梅药物:青霉素为首选药物。

6、获得性梅毒的临床表现

(1)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硬化性淋巴结炎

①硬下疳:梅毒特征性损害,也是最早出现的体征。

    特点:单个溃疡,触之具有软骨样硬度,无自觉症状,1月可自行消退,分泌物    中有大量TP。

②硬化性淋巴结炎:发生于硬下疳出现1~2周。

(2)二期梅毒:

  ①梅毒疹:传染性强,破坏性小

  ②扁平湿疣:表现为肉红色或粉红色扁平丘疹或斑块。只有TP引起,不是由HPV引起。

              [选] 属于二期梅毒疹,由梅毒螺旋体引起

(3)三期梅毒:皮肤粘膜损害主要为结节性梅毒疹和梅毒性树胶肿,近关节结节少见。传染性小,破坏性大。

7、梅毒的临床分型与分期:

                                 一期梅毒

                    早期梅毒     二期梅毒

                  (病程<2年)   早期潜伏梅毒

      获得性梅毒 

    (后天梅毒)                 三期皮肤、粘膜、骨骼梅毒

梅                  晚期梅毒     心血管梅毒

毒                (病程>2年)   神经梅毒

分                               晚期潜伏梅毒

期                  早期先天梅毒

      胎传性梅毒   (<2岁)              

     (先天梅毒)                  皮肤、黏膜、骨骼梅毒

                    晚期先天梅毒   心血管梅毒

                   (>2岁)        神经梅毒     

                                   潜伏梅毒

 8、先天性梅毒  1)特点是不发生硬下疳。

                2)晚期先天梅毒的标志性损害(病变后遗症):

       ①哈钦森齿 ②桑葚齿 ③胸锁关节增厚 ④基质性角膜炎 ⑤神经性耳聋。

   [填] 哈钦森齿、神经性耳聋和基质性角膜炎合称哈钦森三联征。

淋病

 1、病原体: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双球菌,革兰染色阴性。

    传染源:淋病患者,人是淋球菌的唯一天然宿主。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

 2、无并发症淋病——男性急性淋病 的临床表现:

  1)典型临表:尿道红肿、粘液占唇、尿道溢脓

  2)①早期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很快出现尿道口红肿,有稀薄粘液流出,24小时后病情加重,分泌物变为黄色脓性,且量增多。可有尿道刺激症状,有时可伴发腹股沟淋巴结炎。

     ②包皮过长者可引起包皮炎、包皮龟头炎或并发嵌顿性包茎;后尿道受累时可出现终末血尿、血精、会阴部轻 度坠胀等,夜间常有阴茎痛性勃起。

     ③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少数可有发热、全身不适、食欲缺乏等。

尖锐湿疣

 1、病原体:人类乳头瘤病毒

    传染源:人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唯一宿主

 2、引起尖锐湿疣的病毒主要是HPV-6、11、16、18等型。HPV-16、18、45、56型为最常见的致宫颈癌高危型。

 3、实验室检查:醋酸白试验

艾滋病

1、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与HIV感染者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流行病学:只证实血液、精液、乳汁有传播性。

  目前尚未发现HIV可以通过呼吸道、食物、汗液、泪液、昆虫叮咬、握手、公用游泳池等途径传播的证据。

 2、临床分期: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艾滋病

 3、[选] 诊断标准

(1)急性HIV感染:受检血清初筛试验阳性,确证试验阳性者

(2)艾滋病确诊患者:

1)HIV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确诊为艾滋病患者:

①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超过1个月以上;

②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天3~5次)超过1个月以上;

③卡氏肺囊虫肺炎

④卡波西肉瘤

⑤明显的真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

2)若HIV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第一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

   可为试验确诊艾滋病患者:  

①CD4+/CD8+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

②全身淋巴结肿大;

③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学员心声
[2014-12-19 18:29:50]錢芣湜問

手机里面复习非常方便,拿本书复习太不方便了。易哈佛手机版我觉得很好用!

[2014-12-10 11:29:48]↘洛水つ忆殇

曾经我考试的时候会在论坛上逛逛,也下过一些复习的课程,但是复习的效果都不明显,直到我了解到易哈佛,就购买了,针对重点考点来复习,效果挺好~

[2014-12-09 00:55:54]cxjtank

考试之前都还一直担心,很怕易哈佛没有这么好,现在想来我都是在瞎操心了,易哈佛有这么强大的师资力量,怎么可能连套考题都拿捏不准

[2014-12-06 17:10:27]∮蓝馨♂雨№

今年已经是第三次考了,看了你们评论和介绍太好了才决定买,不过资料内容确实很不错。考试也顺利,目前处于等待阶段。

[2014-12-05 12:46:18]缘份的天空

从题型、题量、知识点等各方面来说,易哈佛起到非常的棒的学习效果,我今年考的非常理想

[2014-12-02 10:24:38]芯爱~

考完呢,过来分享经验,我的经验就是考前冲刺阶段坚信易哈佛,精准、高效、到位!易哈佛肯定有最强的师资力量,必考点提炼的非常准确到位!

[2014-12-01 13:01:10]虫虫

很荣幸能遇到易哈佛,我还是在百度贴吧里面知道了解易哈佛的,后来拨打热线电话客服又详细的给我讲解了易哈佛,考试过程中易哈佛也起到了作用,每科的考点命中率都很高。

[2014-11-25 09:27:27]燕子

第一次相信网上卖的资料,很意外资料是真实靠谱的,我在复习过程中档我做错题之后都会做个记号,在空白处写上这道题的知识点和考点,然后在考试大纲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和要求所掌握的程度,认真的复习,考试中很轻松的解答每道考题!

[2014-11-24 20:47:20]答案

电子档真的对我太适用,随便导在手机或IPAD都可以,方便携带,更容易提高复习效率。必考点都非常精准,我当初没有选错,现在想想都觉得我的眼光真的很好

[2014-11-24 12:49:42]や豳魂潇靜ヾ

真的非常适用,题目很精准,重点考点都归纳的很清楚。

最新问答
©2009-2014 ehafo.com 宁波品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浙ICP备11065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