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舌背黏膜表面有许多小突起,称为舌乳头。可将舌乳头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等。
2.丝状乳头数目最多,乳头表面有透明角化上皮细胞。上皮的浅层细胞经常有角化和剥脱现象。
3.如角化上皮剥落延缓,同时与食物残渣、唾液、细菌等混杂,附于乳头表面而形成舌苔。
4.舌苔的色泽、分布、厚度、干腻等变化反映了一些全身情况的改变,临床上可作为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5.如丝状乳头萎缩,则舌面光秃,如舌苔剥落呈地图样者,称为地图样舌。
6.菌状乳头数目较少,分散于丝状乳头之间,有的菌状乳头的上皮内可见少数味蕾,故亦有味觉感受作用。
7.当菌状乳头增生、肿胀、充血并呈草莓状时,临床称为草莓舌。
8.当菌状、丝状乳头均萎缩,致使舌面乳头消失而呈光滑一片,平如镜面时,临床称之为光滑舌或镜面舌。
9.轮廓乳头约10个左右,沿界沟的前方排列成一行。在乳头的环沟侧壁上皮内,有许多染色浅淡的卵圆形小体,称味蕾,有感受味觉的功能。
10.叶状乳头位于舌侧缘的后部。在人类此乳头已退化为5~8条平行的皱襞。正常时此乳头不明显,一旦发生炎症则可引起肿痛。